現在是最需要學歷,但學歷最不值錢的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其最好與最壞的地方,我們不能只看一面,世道的建立雖以混搭呈現,卻仍有其兩面之處。
        現今學歷大量貶值,對四五年級生而言,學歷是特權階級的門票,這些人的思維至今無法撼動,因而會花大量心思栽培孩子以一百分的方式證明其為人中龍鳳,最明顯的方式就是要求孩子一定要進入第一志願,因為對四五年級生而言,進入第一志願就是進入精英狀元階級,進入世界的最好門票,最有名氣的金句大概就是:「我考上北一女是為了證明我不笨」,為了考上第一志願,她們以被折辱尊嚴的方式,進行名為100分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習充滿恨意,並以此走過她/他們的青春時代,這些家長們至今仍對人本的教育方式嗤之以鼻,認為尊重小孩就是寵壞小孩的根源,四五年級生的價值觀自成一格難以撼動,無法更新,他們的思維並沒有錯,在他們求學的年代,用苦讀與壓榨的學習方式,確實能夠換取未來,只是時代已經微調改變,台灣已進入全球化的系統中,但全球化的思維並無法更新入四五年級生的生活中,他/她們成為台灣被全球化過程中被拋下的前代精英,這些長壽且勤懇奮鬥,成為台灣經濟奇蹟韭菜的戰後嬰兒潮,其價值觀在程式設計時是被寫死的,無法與全球化與時俱進的,他/她們已無多餘能力去瞭解無法用國語或台語溝通的文化價值觀,除了中國她/他們不想接觸其他國家,不單因為大中國思想,也因為她/他們已經裝不下對世界其他國的想像了,因而全球化並沒有辦法進入這世代人的價值觀,法制與數位雲端時代的規矩及道理完全無法進入其思維,刻苦,特權與後門是其身為台灣資深韭菜唯一相信的信念與價值,這就是四五年級的價值觀與六年級以下可能有的人生觀。
         另一個大躍進時代出現在八年級生,這些孩子出生在法制與數碼數位時代,對法制的信任讓其行動方針為,只要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事情,一切皆可為,也就是俗稱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數碼時代的能力與外語能力的大爆發同期,讓一出生的八年級生完美與全球數碼時代直接接軌,太陽花學運是個很經典的例子,學生們直接按照語系進行任務分配,直接爭取國際與各國支持,這是六年級以下的世代完全辦不到與無法想像的事情與操作模式,而八年級生們卻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一將其訴求提出並串聯全世界求援。
  這次香港反送中也如出一轍,全球青年們透過網絡媒體在雲端上大量串聯,中東有一句話說:「比起父母,孩子們更像他們的時代」,八年級的青年們正在跟這個全球進行數位上的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四五年級跟八年級的衝突是最大的,這兩方服膺著不同的世代價值觀,兩方並沒有對錯,只是臺灣面臨了社會的解嚴與現代社會及全球化的變遷,這兩個重大差異讓七年級末與八年級生產生的變異。
        現在的台灣是顆能量球,這些能量來自於民間與這二十年來積累的思維與四十年來所有台灣人辛勤的努力,我們站在一個轉型點上,六年級以下的人們,對以教育學位獲得特權的價值觀有著病態的執著,配合民主時代人民當家的思維,在不先破除學位迷思的前提下,用錢砸出了人人有大學念的教育體制,而對大學學位的無限發放,並無法對應學位=特權的想像,因為特權階級的位置是是有限的,六年級生以下的世代當年求學時大學少,台灣戒嚴封鎖封閉,考上台清交相當於拿到特權階級的入場門票,當是特權階級很缺高等教育人才,考上一般大學至少能成為服務特權階級的人員,可以占有分杯羹的位置,但如今台灣對全世界開放,外資大鳴大放,台勞皮箱拿著不是往台北衝,而是往世界衝,這是八年級以上的世代宿命,她們長輩們對她們外語的堅持,也共同打造出這樣的世代,可惜六年級生以下的大家求學時的知識量,不足以讓他們看清八年級以上的人們腦中的想法,六年級以下的人們長期處於封閉威權的社會中,「聽話」、「苦幹」是他們的人生的設定與正道,她們用18年的時間讀完過去五千年的事情,並用這18年的知識面對往後70年的生活,因而六年級以下的人們會讓現在的年輕人感覺她們活在平行世界,沒錯,她們確實自成一格,但其實不難理解,而且他們也很認真理解,只是希望八年級以上的人可以口氣委婉點,尊重點,給他們一點尊榮感,也就是俗稱的敬老尊賢。
         八年級以上的人們出生的數碼世代,讓他們堅信規律與系統,她們渴求被設定與一席之位,只可惜臺灣還沒有全面系統設定完成,這讓八年級生有點時不我與,他們喜歡像APP已經設定好的工作,而不是自己來規劃怎麼做,這讓他們很容易面臨到失業,因為現在的社會系統是由四五年級生所把持,他們的公司與店面都是如柑仔店一樣的系統,也就是整個公司除了老闆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整個公司並沒有很完整的數碼化以及各種職務與工作內容很好的被歸類與分類,四到六年級生所打造的系統尚未數碼化,這是八年級生應該做的工作,也是最好的工作機會,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邏輯與思考,以及規劃未來、設計藍圖的能力,這都是八年級生被重點栽培的能力,八年級生也需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一旦所有工作數碼化,也代表著八年級生全面失業或進入低薪時代,因為整個系統將可由APP控制,原本需要100人的公司,可能只要三個人就可以了,八年級生也卡在一個尷尬的處境,數碼時代出生的她們不知怎麼建立系統,四到六年級生不知怎麼把系統數碼化,雙方都覺得彼此系統不好用,因為八年級不知道四年級在想什麼,這年級沒有辦法系統性地講出來,讓八年級吸收,加上四五年級生特有的平行世界價值觀與八年級數碼時代與時俱進的價值觀衝突,讓台灣開始打起了世代戰爭。
        整體而言,學識的普及對台灣現階段整個人民品質的提升是有顯著的正向成就的,只是教育過程所獲得的學歷,再也不是進入權貴階級的唯一門票與指標,在全球化浪潮下,權貴也可能一夕之間跌成平民,整個社會制度也不斷在進行修正,這個社會是年輕的八年級社會,但從二年級開始仍有一大群人需要七八年級生共同扛起這些為台灣付出的韭菜老人與社會責任,60歲的吳念真曾說:「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她們的孩子正是七末八初的年級生們,七八年級本身也在浪尖上,她們是許多政策的實驗品,稱不上成功但也算不上失敗,她們失去了進入六年級以下的平行時空門票,卻也沒足夠能量衝進八年級末九年級初孩子們的數位時代,一個是被手機遙控器控制的世代,一個是被媒體內容操控的時代,如何在媒體中正知正確地活下來,將是兩個世代很重要的課題。
 
本章所談重點複習:
一,轉型需要精確的知識
二,學位普及造成學歷貶值
三,七年級原本可以靠教育取得特權的高層雖然被下放,許多台清交成優秀的青年也是領時薪150,但整體而言,有助於平均分散所有的資源,讓權力與權利分贓不會過於密室分配。
四,六七年級的悲苦在於五年級以下活在平行世界,八年級以上活在數碼世界,兩邊不討好,兩個世代都進不去,卡在中間賺錢扛起整個社會。
五,六年級苦幹而不知自己哪好,有很大的原因是當年的教育體制並沒有帶領他們認識自己,好好發揮自己的潛力。八年級知道自己哪好卻不知自己適合放在哪。
 
arrow
arrow

    qwer123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